美国剑桥福尔塞斯研究院科研人员发现,青少年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患上口腔和咽喉部位疾病的风险更高。
位于美国剑桥的福尔赛斯研究院的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艾滋病病毒(HIV)对于患者口腔微生物群的改变。
在健康人体的口腔中,微生物群处于平衡状态。然而,当这一平衡状态被破坏后,微生物群将处于失调状态,这将给疾病侵入人体创造可乘之机。此外,人体口腔微生物群的状态因人而异,随着生活习惯(饮食、压力、口腔卫生状况等)和荷尔蒙分泌情况的变化,口腔微生物群的状态亦会跟随改变。
近日,福尔赛斯研究院的科研人员找出了改变人体口腔微生物群状态的另一因子——艾滋病病毒。科研人员发现,艾滋病病毒能够改变口腔微生物群的状态,从而导致口腔微生物的生态失调。
在这项研究中,接受调查的受艾滋病病毒感染及未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青少年均有已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母亲。通过观察受调查青少年的口腔情况,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青少年口腔中的棒状杆菌数量明显小于其在未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青少年口腔中的数量。而棒状杆菌被认为具有保护牙齿不受龋齿侵蚀的作用。
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关注青少年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口腔健康十分重要。
这一研究报告已发表于《微生物学杂志》(Microbiome Journal )中。